2008年12月28日 星期日

省思--國際志工

態度 決定志工深度

報導連結:http://www.lihpao.com/news/in_p1.php?art_id=27027

更新時間:2008-12-25 22:20:54
記者∕作者:周依禪

中華育幼機構關懷協會舉辦的「真愛無國界,守護思家兒」活動,今年7月到台北縣愛心育幼院服務,國際志工與院童們玩成一片,讓院童有個快樂豐富、國際觀的暑期生活。(圖文/郭晉瑋)
■周依禪

打著開拓國際視野、成為世界公民的招牌,教育部自2007年大力推動大專院校國際志工計畫,各校國際志工團如雨後春筍,有人欣見政府投入資源,也有人批評這種大拜拜計畫,對志工及被服務者,造成的傷害比幫助還多。

比起青輔會對國際志工團隊1、2萬元的補助,教育部補助可達10萬元以上,成為各校搶食的大餅,但沒有經驗的學校,如何憑空組成志工團?謹慎的學校先成立志工中心統籌相關事宜,也有學生自組團隊、援引各方資源,但帶著自以為是的想像、滿足自我需求的團隊,也大有人在。

由高雄醫學大學學生組成、以國際援助為發展目標的無疆界學生工作隊(TSWB)投書本報,指出政府應檢討國際志工計畫目的和執行的落差,反思執行過程是否達到目的?而不是一味頌揚志工團,學校計畫寫得很漂亮,成果展辦得風光,但對當地是否有實質幫助?

TSWB成員、高醫後醫系4年級學生王亭又指出,有些國際志工計畫主導者,根本沒有相關經驗,學校不願花錢找有經驗、專業的NGO指導,找出國服務過幾次的學生負責,把錢花在包裝、宣揚「成果」,吸引學生加入衝數量,卻忽略志工服務的根本意義。

準備不足 志工出國反而擾民

王亭又表示,許多自組團隊沒有充分準備,貿然前往其他國家進行志工服務,反而要當地人照顧、招待,服務,變成擾民。她去年在索羅門群島服務時,就有一群大專院校學生,只花1週培訓,又沒有事先與當地組織聯繫,帶去的傷害大於幫助。

志工想像與當地需求產生的落差,對雙方都是傷害。王亭又說,曾有暑期赴泰北教中文的學妹,回台後分享,當地老師請他們以後不要來了,說是為了配合他們而使得大家很累,志工離開後,小朋友也變得很難教。

畢業於政大外交系、去年經學校教師引薦,赴泰北清萊光復高中進行志工服務的辜以舒,已在當地服務13個月,期間遇過來自台灣5所大專院校的志工服務團以及一些個人志工。

辜以舒說,最棒的是大仁科技大學,目標是來整理圖書館,有計畫、有組織,很實在地把工作做好,且志工很客氣,不會一副「我是來拯救你們這些落後地區的救世主」的樣子,回去後還幫光復高中畢業班爭取到3個獎學金名額,幫助學校和學生。

辜以舒認為,短期服務若沒有目標和重點,會造成很多不便,對學校的幫助,比不上銀行裡幾千塊的現金,一群人像一陣風來又去,實質幫助少之又少。

TSWB成員、高醫醫學系5年級學生林鈴表示,辦理國際志工服務應重視的是志工必須具備的能力,也就是要培訓有能力的志工,但國內的培訓時間普遍太短,只有在志工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,才能把對當地的傷害減到最低,讓雙方都成長。

林鈴曾參與美國一個NPO辦理的國際志工計畫,主辦單位要求參與者自行蒐集資料並舉行小測試,請有經驗的志工座談,讓參與者事先了解在當地可能遇到的問題,她還被要求籌募4、5萬元及300付眼鏡送到當地。

與NGO協調 計畫適當服務內容

林鈴認為,創造一個能符合當地需求的計畫很困難,很多需求評估都是為了計畫而生出來,如果能融入當地NGO或正進行的計畫,一定比帶一個新的計畫去好。

辜以舒指出,國際志工徵選制度不嚴格,就可能有志工抱著「去玩順便分點愛心,回來還會被大家稱讚,可以跟朋友吹牛去很窮的地方生活過」的心態,很多老師認為,讓學生出國多見識,多少會有人因為受感動而願意付出,「問題是這些志工完全沒有這樣的心理準備,就像你出門完全沒有事前做功課,到了當地又能吸收多少?」

TSWB成員王亭又認為,國際志工的推廣應該更謹慎,不要只是讓學生「開眼界」,可透過跨校、不同領域團隊合作,彌補各校專業知能上的不足,尤其是志工培訓,應有更專業、長期的規畫。「政府怎麼能期待大學生因為1次志工服務,就具備國際觀?」王亭又強調,要促進國際觀、成為世界公民,不應該只有國際志工計畫,政府應該有長遠計畫,從義務教育著手,讓學生逐步認識第三世界國家。

主要推動大專院校國際志工計畫的教育部國際文教處,除了給予各校金錢補助,沒有提供任何培訓機制。國際文教處副處長許睿宏說,許多學校剛開始辦理國際志工事宜,還需要多學習,針對學生提出的質疑,教育部會檢討相關事宜,補助的審核會更審慎,也請各校學生能將意見反映給學校或國際文教處。

了解當地 行前培訓不可少

針對國際觀的向下紮根,許睿宏表示,教育部明年會開始推動中小學國際交流的實務講習,由國際交流計畫優良的學校分享經驗。

申請青輔會補助的志工服務團隊,有義務參與青輔會安排的行前培訓,但只有一天,青輔會第四處處長王育群表示,青輔會每年都會檢討志工服務成果,明年將加強志工及輔導教師培訓,嚴格把關,目前計畫檢討「如何確保服務能符合當地需求」,加強協助團隊與當地夥伴的合作。

新竹青草湖社區大學顧問、在社大講授國際志工、公益旅行等課程的講師鍾育恆指出,事前聯絡是否周到、志工訓練是否足夠、志工對當地的訊息了解多少,都會影響志工服務品質,尤其在國外有語言、文化差異,可能更加深當地需求與志工想像的落差。

鍾育恆表示,志工除了要了解當地需要什麼,心態上也要有所準備,了解自己具備什麼專業,才知道從何著手、教材如何設計,像今年暑假清大學生志工團到印尼亞齊省,與當地長期服務的NGO合作,事前經過4個月教育訓練,過程順利。

培養國際視野 志工計畫要宏觀

鍾育恆認為,對學生而言,國際志工服務確實可開拓視野,但改變或成果不是看眼前,而是看未來,他認識許多參與志工服務的朋友,都是在大學有過相關經驗,事業有成後就找志同道合的人組團參與志工服務。

鍾育恆說,國際志工值得政府投入,像美國、韓國都由國家輔導,但應做長遠計畫,像煙火般的服務效果有限,最好能深入接觸或與當地僑胞、NGO組織合作,進行有系統計畫的服務,才能將志工精神發揮到正確的地方。

沒有留言: